强基固本 圆梦“十三五”建设一流配电网企业

西安供电分公司是隶属于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供电单元的市级供电分公司,成立于2008年,与咸阳供电分公司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2014年1月1日实现独立运营,供电营业区为西安市周至、高陵2县(区)和泾渭产业开发区,位于西安工业产业发展的承载地和陕西工业发展布局的核心区,内有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和渭北工业新区、渭北产业聚集区,担负着为泾渭工业园、兵器工业园、集贤产业园等工业园区和长庆石油工业基地等大型工业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电能的任务,供电面积3268平方公里,占西安市国土面积的32.42%,供电人口100.55万,用电总户数25.6万户,市场占有率91.36%。公司本部设有市场营销、计划基建等6个职能部门,下辖周至、高陵、泾渭3个县级供电分公司,“96789”呼叫中心、调度中心、计量中心等7个生产班组正在筹建中,截至2015年末,公司共有员工970人,其中全民合同制员工401人,农民合同工569人。公司资产总额8.52亿元,110千伏变电站3座/134.5兆伏安,线路3条/56.5公里正在建设中;拥有35千伏变电站16座/330.85兆伏安,线路21条/194.69公里;10千伏及以下线路139条/2235.31公里。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回眸

(一)发展成就

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加,公司售电量保持稳步增长,从2011年的10.09亿千瓦时增长到2015年的14.31亿千瓦时,增长41.82%;营业收入从2011年的5.51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77亿元,增长41.02%;固定资产总额从2011年的4.7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7.19亿元,增加2.45亿元,增长51.68%。安全生产形势稳中有升,连年实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目标。

2.电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网架结构明显优化

“十二五”期间,电网基本建设新建与改造完成投资6.4亿元,完成西安地区110千伏主网架初步建设和高压配电网改造任务,完成西安北部智能电网建设,基本实现周至、高陵县城电网“手拉手”环网供电。

3.电网运维水平持续提升,电能质量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通过严格控制停电检修计划,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积极开展“综合检修”、“零点检修”和“带电检修”,随意停电、重复停电、延时供电等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兑现落实服务承诺,“两率”指标大幅提高,综合电压合格率由规划初期的98.37%提高到98.74%,供电可靠率由规划初期的99.77%提高到99.88%。

4.创新驱动作用初步显现,智能电网率先发展

“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先后完成创新成果19项,4项成果在集团公司获奖,其中获得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进步奖1项。建成泾渭智能配电网示范工程,对高陵县泾河工业园11条公网线路和1条专线进行了智能配网自动化改造,建成了范围涵盖高陵县泾渭园区16219户用户的智能计量系统,建成集团公司第一座110千伏智能变电站,智能电网建设步伐走在集团公司前列。

5.人力资源管理逐步规范,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十二五”期间,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全民合同制员工、农电工人员信息及社保信息电子化、系统化管理,并与财务薪酬发放系统对接,全面实现各类用工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推行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与月度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员工业绩评价制度,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得到规范,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6. 管理职能有效发挥,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顺利实现独立运营,完成了内设管理机构的建立,市级公司的管理职能得到较好发挥,实现了公司发展的良好开局。

营销管理顺利实施了“两改一上线”,新营销体系基本建成,供电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供电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开拓,完成35千伏高陵生态水泥、周至中铁十八局引汉济渭项目等重点工程的供电服务工作。完成了专线客户上划市公司管理,提升了专线客户管理水平。班组建设不断加强,公司系统26个供电所被集团公司命名为规范化供电所,2个供电所被命名为规范化供电所示范所,3个电能计量检定所被命名为标准化电能计量检定所。

财务管理实现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集中监控的“五集中”;会计核算实现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信息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成本标准、统一组织体系的“六统一”;财务队伍建设实现人员定岗到位,持证上岗。

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公司系统管理信息网建成运行。建成与互联网隔离独立运行的下至基层站所,上至集团公司管理信息网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营销系统、基建管理、财务管理、生产运行、视频会议等应用系统专网运行,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工作质量、效率和网络可靠性,实现了各项业务的有效管控,为现代企业管理和发展需要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7.党群工作成果丰硕,企业文化引领发展

市公司本部建成市级文明单位,泾渭分公司建成省级文明单位,周至、高陵分公司建成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高陵、周至分公司成功创建为集团公司第一批标准化党支部。周至分公司建成集团公司廉洁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市公司党委、纪委、工会、团委等党群组织成立并履行职能,公司网站建成并上线运行。公司“两心六性”、“四往”子文化初步形成,9条企业文化工作理念落地生根。周至分公司“周山至水”服务文化魅力彰显,《周至电力职工之歌》广为传唱,高陵分公司阳光志愿助学活动深入人心,赢得赞誉。全面推广应用“光谱”文化体系和视觉识别系统,所有营业场所和公共场所标识规范统一,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员工行为日渐规范,服务形象进一步树立。

(二)基本经验总结

1.坚决贯彻集团公司的决策部署,是实现公司科学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工作实践证明,只有在集团公司的坚强领导下,才能解决公司改革发展稳定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保持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和令行禁止,才能创造一种健康、有序、高效、务实、团结的工作氛围,才能获得公司发展的强大动力,工作才能不偏离正确方向。

2.强基固本,务实创新,实施“六个强化”,是符合公司发展实际,推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基本方法。

“六个强化”包括:强化市场开拓增加效益、强化经营管理降本增效、强化安全管理提升保障、强化电网运行节能降耗、强化基本建设提高能力、强化队伍建设增强竞争力。市场开拓上,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跟进责任落实到人,实行责任追究制、项目经理制,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经营管理上,深入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发挥财务监控、监督和管控职能,促进经营管理工作走向规范的同时,全面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安全管理上,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制度、责任、纪律三重保障的原则,深入推进安全目标责任制,确保安全投入,提高全员安全技能和素养;电网运行上,把“经营”的理念贯彻到生产运行工作中,善于发现、分析、总结问题,通过技术改造、大修、创新管理和QC质量控制等手段,大胆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电网科技含量和运行水平,降低损耗;基本建设上,紧盯市场,适度超前,以完善主网结构、提高配网运行效率为中心,做到“精准投资”,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队伍建设上,深度培养专业人才,前瞻储备关键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多层次、多渠道激励人才,科学评价人才效益,打造人尽其才的用人环境,以人才价值的最大化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3.作风建设持续加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提升执行力,是始终保持公司发展活力的有力保证。

以“建制度、强基础、重规范、塑流程、转作风、提效率、抓督办、促成效”24字发展思路为指导,通过教育引导和强化监督,建立起作风建设和督办考核机制,在管理创新上下功夫,加强综合性重点工作的跟踪督办,层层传递压力,使全体人员切实弘扬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常怀“两心”,即感恩心、责任心,因感恩企业而发自内心提高责任意识;常具“六性”,即主动性、前瞻性、创造性、预见性、完美性、效率性,坚持“四往”,即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流、资往基层投。在良好责任担当下主动作为,团结协作,不让工作在自己手中延误,努力“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促进承担重点任务的单位、部门和人员高效创新履职,保证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压力不衰减、执行不打折,使广大员工立足岗位,令行禁止,自觉培养遵章守纪的好习惯,提升执行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二、公司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期间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初期的12391.3亿增长到末期的17689.94亿元,年均增长率12.6%,人均生产总值46929元,比上年增长9.4%,固定资产投资由初期的10033.05亿增长到末期的18358.01亿元,年均增长率22.31%。

“十二五”期间,西安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渭北工业区,高陵撤县设区,并被列为全国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积极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工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国内生产总值由初期的3864.21亿增长到末期的5474.77亿元,年均增长率12.31%;固定资产投资由初期的3352.12亿增长到末期的5903.98亿元,年均增长率20.77%。“十二五”末,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160亿元,同比增长11.5%,成为全市经济和全省工业的重要支撑。

“十二五”期间,国家和省、市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整体经济运行良好,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电力需求是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预计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8.1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5700千瓦时,达到欧洲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电力供需形势仍然紧张,电力发展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国电力工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1.政策体制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个五年,随着国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大幕的拉开,“三放开、一独立、三加强”将逐步实现,公司在“十三五”期间将迎来更强的市场竞争。“十三五”时期,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以及省市共建大西安等政策利好,西安将处于做大做强的战略机遇期,渭北工业区建设加快推进,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落户,也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2.外部发展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坚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跳起来摘桃子”的经济目标,充分运用国家支持西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全面落实重点项目推进,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激发民间和外商投资活力,优化投资结构和项目布局。充分利用改革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战略机遇,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并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同步推进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民心方面的沟通与建设。

“十三五”时期,在国家和省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带动下,西安市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均会有较大幅度提高,整体经济运行环境良好。新舟700飞机项目正式落户西安,计划2017年首飞、2019年交付用户;浐灞金融商务区累计入区项目60余个,成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试点聚集区;从线下实体到线上经营,“互联网+”促进电子商务融入市民生活;打造便利环境,西安发挥产业链优势提升吸引力,“三星效应”持续发酵,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安在建设丝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目标上不断迈进。在省、市整体经济带动下,我公司区域内市场资源开发提速,“关中天水经济带”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渭北工业产业聚集区着力打造阎良航空工业聚集区、高陵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聚集区、临潼能源化工和装备制造聚集区三大园区。尤其是高陵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聚集区,将依托现有西安泾河工业园、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泾渭新城与新城区、莲湖区、碑林区共建工业园区五大板块,依据产业特征和产业关联性,规划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化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军工装备制造、能源设备制造、石油设备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通用专用设备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形成100平方公里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与新兴产业聚集区。这些大项目实施,将形成产业聚集的有利格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带来用电负荷直接增长。

3.电网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电网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能电网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在集成、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是电网发展的趋势。二是微网技术方兴未艾,该网络是一种新型网络结构,由微电源、负荷、储能系统和控制装置构成的独立系统单元,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网运行,也可以孤立运行,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分布式电源大量接入,该技术将进入发展快车道。三是信息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信息化集成应用、电力通信和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换代,云计算的信息平台集成、大数据融合分析、移动终端即时通信、光纤网络通信和分区分级安全防护等技术将为智能化电网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4.电力市场环境分析

“十三五”期间,电力体制改革在给企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机遇。从宏观形势分析,电力体制改革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活力。“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陕西推向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给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陕西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必将拉动电力需求,带动电量增长,供电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较好。从企业内部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电网得到了飞速发展,网架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思想、作风过硬的员工队伍,培育和形成了以企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积极构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必将提上重要日程,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优势和信心所在。

作为供电企业,电力体制的改革将改变公司传统盈利模式,通过竞争机制的建立激发企业降本增效,通过重新定位电网功能和电网收益机制,使得企业管理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注重提高效率。“十三五”期间,周至地区负荷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城郊型农业,初步形成南部沿山旅游观光带、中部猕猴桃经济带、北部沿渭蔬菜花卉带,重点仍以农业、居民用电负荷为主。高陵负荷未来增长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主要有渭北工业区高陵装备组团、幸福林带、融豪工业园、中小聚集工业园、中化近代、中兴林产等项目。“十三五”期间,公司将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大客户差异化服务,挖掘市场潜力,做好客户服务,依靠重要工业园区,中国兵器西安基地大型工业投资项目,努力实现以大客户为重点、以大工业电量增长为核心的电量结构优化的既定目标。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服务,落实“紧盯市场,抓住关键”的八字方针,抓好存量、增量和潜在增量“三量”管理,优化报装接电流程,加快报装接电速度,为大客户提供个性、特别、差异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三、“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经营电网”、“精准投资”、“提质增效”的总要求,特别是“建设一流配电网”的战略部署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城镇化建设和西安国际化建设等重大机遇,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电力体制改革新要求,坚持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营电网为核心,以精准投资为保障,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努力开拓市场、提升管理、做优服务、带好队伍,主动顺应改革,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到“十三五”末,实现售电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把公司建设成为集团公司一张靓丽的“名片”和“窗口”,使公司成为行业优秀、系统领先的现代化服务型供电企业。

(二)发展战略

“十三五”时期,西安供电分公司实施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提升管理、顺应改革、强化认识、督办落实”为核心,以“一个目标、三大任务、五项重点”为主要内容的“一三五”总体发展战略。

一个目标:实现售电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翻一番,把公司建设成为集团公司一张靓丽的“名片”和“窗口”,使公司成为行业优秀、系统领先的现代化服务型供电企业。

三大任务:加快发展、优化结构、全面创新。

五项重点:建设经济智能电网、做优供电服务品牌、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创造优秀经营业绩、实现管控能力提升。

在“十二五”实现较快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十三五”期间的不懈努力,在电力体制改革、西安加快发展等历史机遇和挑战下,深入推进公司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奠定行业和集团公司系统优势地位,把西安地电建设成为集团公司一张靓丽的“名片”和“窗口”,成为“行业优秀、系统领先的现代化服务型供电企业”。

——实现售电量、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翻一番;

——经济可靠电网网架基本形成,电网技术装备达到系统内领先水平并与国内先进技术接轨;

——管理创新作用较好发挥,行业国内主要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广泛推行,管理水平达到系统内领先;

——全面建成功能完善、技术先进、服务高效的电力营销服务体系;

——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连续保持系统内领先水平;

——各类人才资源全面优化,人才的开发利用充分适应公司各个阶段的发展需要;

——完成由传统企业向现代服务型供电企业的转变,培育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保障公司平稳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