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新征程 共赴星辰大海
绥德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


一、和衷共济:凝心聚力,筑牢发展根基

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 深入开展“党建+综合实践”活动,以“和衷共济”为主题,组织党员教师开展红色研学之旅,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汲取奋进力量,引导教师们在工作中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如《论语》中所言“君子和而不同”,在思想上达成共识,行动上协同共进。 •定期召开党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党建工作与学校发展的融合策略,确保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作用贯穿于学校课程研发、实践活动开展等各个环节,让党旗在综合实践教育的阵地上高高飘扬。

教师队伍建设,携手共进•实施“青蓝工程”,经验丰富的教师与新入职教师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传、帮、带”模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团队建设活动中,强调“和衷共济,众星拱月”,以老教师为榜样,新教师为活力源泉,共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邀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拓宽教师视野,提升教学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形成“和衷共济”的学习氛围,打造一支团结协作、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格物致知:深耕课程研发,追求卓越品质

•课程研发,探索实践真知。

•组建课程研发团队,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以“格物致知”为指导思想,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确保课程内容科学合理、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格物穷理”,增长知识和技能。

•加强与社会、科研机构的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参与课程研发过程,为课程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提供有力保障。定期组织课程研讨活动,鼓励教师们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如《大学》中所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格物致知”为基础,逐步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实施与评价,知行合一

•制定详细的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格物致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实施效果。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评价,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三、惟实励新:创新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潜能

1.实践活动开展,开拓创新之路

•以“惟实励新”为理念,精心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场地场馆资源,开展科技制作、手工创意、户外拓展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创新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和厚德品质。

•加强与社会机构的合作,拓展实践活动的领域和范围。组织学生参观汉化像馆、纪念馆、博物馆、企业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提出创新想法和建议,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2.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与分享,激励创新精神

•定期举办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交流经验的平台。通过展览、汇报、表演等形式,展示学生的实践成果,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开展实践活动经验分享会,邀请优秀学生代表分享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收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同时,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营造“惟实励新”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卓越。

四、自强不息:完善场地场馆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

1.场地场馆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加大对学校场地场馆建设的投入,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完善各类实践场地和场馆设施。建设手工坊、户外拓展基地等特色场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条件,如《孟子》中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通过完善的场地场馆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增强体魄。

•加强对场地场馆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场地场馆的安全、整洁和高效运行。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服务。

2.学校文化建设,弘扬自强精神

•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以“自强不息”为核心,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内设置文化长廊、宣传栏等,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历程、优秀事迹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节、读书活动、体育竞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汇报与总结:回顾反思,展望未来

1.定期汇报,接受监督与指导

•每学期定期向教育主管部门汇报学校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党建活动开展、课程研发成果、实践活动成效、场地场馆建设等方面的情况,接受上级领导的监督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通过家长会、学生座谈会、学校调研等形式,向家长、社会和学生汇报学校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合力。

2.总结反思,持续改进提升

•每学年对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对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和改进计划。通过总结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学校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和教育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学校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确保学校工作始终与时俱进,保持创新发展的活力。

在2025年的工作中,绥德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将以“和衷共济、格物致知、惟实励新、自强不息”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学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开启学校发展的新征程,共赴教育事业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