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镇安民政工作发展的一年,创新的一年,收获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省市民政工作部署和全县工作大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抓手,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为维护全县大局稳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社会救助工作稳步推进。紧贴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中心,为使保障兜底对象更加精准,积极与扶贫等相关部门衔接配合,对全县社会救助和兜底保障对象进行了全面核查,建立了社会救助台账和低保动态管理数据分析库。围绕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水平,开展了社会救助规范化镇村创建工作,有7个镇11个村完成规范化创建任务,顺利通过了市上验收。围绕提高救助工作能力,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转移扩充了临时救助资金量。全年保障农村低保对象13021人,发放低保金2765万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4123人,发放低保金1003万元;实施临时救助601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902万元;实施医疗救助17981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1454万元;发放105名孤儿生活补助金96万元;救助应届贫困大学生79名32.1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624人次38.3万元。社会救助兜底脱贫保障作用有效发挥。
(二)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修订完善了县、镇、村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对各镇(办)灾情信息员进行了全面培训,有力提高了灾情采集与传输能力。组织开展了“5•12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创建了永乐街道办北城减灾救灾综合示范社区,投入200万元的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即将投入使用,应急救灾能力明显提升。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冬春生活救助工作,全年下拨救灾资金595万元,发放救济棉被6000床、衣服3600套。筹措资金25万元,面粉 5.5万斤,大米 5.5万斤,食用油 1.2万斤,在“双节”期间,广泛开展了“送温暖”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不断深化。按时兑现各类优抚对象抚恤优待资金1487万元,各项优抚政策有效落实。组织91名涉核退役军人集中赴临潼体检,组织13名退伍军人参加市局举办的再就业技能培训。投入资金9万元,为全县300名在役军人家庭安装了有线电视。妥善解决复退军人安置遗留问题,提高了安置在合同制工勤岗位上的转业士兵和退役军人待遇。持续做好涉军人员的稳定工作,千方百计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维护了社会稳定。春节、八一期间对驻镇官兵和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举行了纪念长征80周年和“9.30”烈士公祭等活动,双拥工作深入开展。
(四)社会福利事业取得突破。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法人登记,推动敬老院管理向精细化迈进。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中心和青铜关区域敬老院供暖工程。扎实开展五保对象复审核查工作,取消不符合条件五保对象47人。发放4231名五保对象供养金2538万元。镇安县老年护理院完成主体建设,已被列入3P项目库。办理老年优待证214张,按时发放19520名7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生活补助1450万元,组织开展《慈善法》实施暨首个“中华慈善日”庆祝活动,全面完成三留守人员调查摸底工作。全县普查登记留守老人2675人,留守儿童1165人,留守妇女747人,为各级制定关爱三留守人员政策提供了依据。
社会管理、殡葬服务、社团登记、婚姻登记、精准扶贫、班子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6年顺利完成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一期工作,得到省市验收组高度评价。精准扶贫包村工作被评为全县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