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

经过广泛调研,结合铜川发展实际,“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认真落实“五个扎实”的新要求,以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度转型与追赶超越协调推进为主线,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共建共享、开放融合“六大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工业体系构建、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特色农业提质、文化引领全域旅游、基础设施保障、创新能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民生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建设“十大工程”,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奋力开创富裕铜川、健康铜川、美丽铜川、幸福铜川建设新局面。

(二)发展原则。坚持以深度转型为主题。发展方式由注重经济效益向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转型;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型转型;发展动力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投资方向由基础设施投资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并重转型。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机制体制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提质增效;坚持以“互联网+”促进业态升级;坚持以协同分享促进创业创新。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将绿色化贯穿到经济社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以尊重顺应自然规律为基本前提,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和消费模式升级,发展以全域旅游为代表的绿色产业。

坚持以协同融合为路径。坚持以积极融入关中城市圈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坚持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区县的联动发展;坚持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

坚持以民生共享为根本。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加大公共服务及产品供给作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切入点;坚持把推进依法治市作为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关键点;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兜住民生底线的着力点。

这五大基本原则,是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思想指引,是全市加快推进深度转型的行动指南,是实现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保障。

(三)基本思路。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以资源型城市深度转型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深度转型与追赶超越协调推进为主线,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区域协同、共建共享、开放融合“六大战略”,明确了积极推进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多元发展、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等“十大工程”的具体战略路径,使宏观指导性与微观操作性有机统一。

(四)重点任务。

《纲要》从十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市 “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1、推动转型升级,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加快深度转型,重点在工业,重点在新型工业化体系的构建。《纲要》提出:要利用先进技术,加快循环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潜力产业,增强园区的承载和引领作用,促进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迈进。

2、注重多元驱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三产占比是深度转型的重中之重。《纲要》提出:要按照“一核、两带、三区”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中医健康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和金融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建成一批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3、围绕特色优势,做优做精现代农业。农业是基础,是深度转型的重要支撑。《纲要》提出:要以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带动、园区化示范、规模化发展为宗旨,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突出文化引领,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铜川文化底蕴深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推动深度转型的重要路径。《纲要》提出:要以“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打造丝绸之路沿线重要旅游目的地。以“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铜川”为目标,构建“一心两轴四区多点”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带动经济社会深度转型。

5、坚持固本强基,提升基础保障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纲要》提出:要以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市政配套、智能电网建设为重点,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打造功能完善、配套协调、智慧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6、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创新驱动是“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纲要》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度挖掘科技创新潜力,利用互联网+,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建设创新创业新平台。

7、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是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纲要》提出:要优化城镇发展布局,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城乡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8、增强协调联动,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按照中省“多规合一”的要求,整合国土资源利用、城乡空间发展等规划融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十三五”《纲要》的重大创新。《纲要》依据中省对铜川的主体功能区定位,结合我市现有发展基础、区县发展条件以及深度转型目标,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综合治理,逐步形成优势互补、资源互享、区域互促的协调发展新格局,确保铜川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9、坚持精准施策,提前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是促进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纲要》提出: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总体要求,将脱贫攻坚与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结合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事业、社会保障,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0、注重民生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纲要》提出:要坚持以民为本,持续改善民生,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营造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全心全意增加人民福祉,让人民群众充分共享转型发展的成果。

11、提升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快推进铜川深度转型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建立现代化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和服务供给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提升铜川文化软实力。

12、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美丽家园。绿色发展是深度转型的方向。《纲要》提出:要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动循环低碳发展,建设“山青、水净、坡绿、天蓝”的新铜川。

13、加快改革步伐,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改革是推动深度转型的动力源泉,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纲要》提出:要全面提高行政决策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加快行政体制、经济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不断增强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法治化进程,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手段,营造群众安居乐业、治安平稳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

14、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发展新领域。扩大对外开放是推动深度转型的重要引擎。《纲要》提出:要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加快西铜一体化步伐,全面提高经济外向度,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综述

2014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对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了安排部署,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市级领导牵头包抓和研究机构竞标参与相结合方式,拟定了20个前期重大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先后4次组织5家研究机构,深入区县、部门开展针对性研究。《纲要》编制经公开招标,委托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参与编制工作。在编制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2015年9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十三五”规划前期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交流会,交流讨论了各市委常委、副市长以及5家科研院所承担的前期调研成果。在吸收前期调研成果基础上,起草组织编制规划《纲要》。《纲要》初稿形成后,先后2次印发市级领导和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广泛征求意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后,起草组又认真学习中省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按照“五大发展新理念”和省委全会新要求,进一步对《纲要》作了全面修改。各市委常委、副市长也分别召开分管部门专题会议,重点就《纲要》涉及分管工作章节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为了广泛集中民智,听取民意,2015年12月中旬,市委、市政府又分别组织全市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市级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企业家代表、市民代表等召开多层面的座谈会,征求到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300多条。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全体会、市委常委会、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分别进行了专题研究,2016年2月17日铜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