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城市建设成效

大荔古称同州,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素有“三辅重镇”、“三秦通衢”之称。辖15个镇、1个街道办,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耕地150万亩,人口75万。境内黄、渭、洛三河汇流,地势平坦,光热资源充足,“1008”(黄花菜、冬枣、西瓜、花生)驰誉全国,是全国著名的瓜果之乡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枣乡”“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2015年省级县城建设先进县”,是国家六部委批准设立的“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

近年来,在省、市住建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大荔县住建局按照“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的思路,突出大绿、大水、大空间,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建管并重、高效经营,以各项创建活动为契机,将基础设施建设为作为城市建设突破口,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了产业多元、功能完善、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城市和特色城镇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发展局面,城市的吸引力显著提升,对外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目前,城市“一城四区”的框架已形成,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市主次道路总里程达到75.7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5万人;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514.7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7.3%。

一、坚持高起点定位推进景城产园融合发展

在城区建设中,大荔县始终坚持“三个定位”:一是现代化新大荔的定位。瞄准建设现代化新大荔,围绕实现撤县设市的总目标,在“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方面下功夫,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增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二是文化新大荔的定位。千百年来,积淀厚重的古同州历史文化、荟萃珍馐的饮食文化等,一直是大荔最为靓丽的名片。打造大荔现代化城市,文化品牌不能丢,在建设中将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载体与平台,使多样文化在城市发展中交相辉映。三是文明生态园林新大荔的定位。自2013年该县荣获 “国家卫生县城”的荣誉以来,积极推进实施“一巩四创”工作,着力开展省级文明县城、生态园林县城、环保模范县城和县城建设先进县的创建活动,促进文明大荔、园林大荔、生态大荔发展目标全面实现。

二、坚持高标准编制城乡建设规划

先后完成了《大荔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大荔县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1-2030)》、《大荔县县城排水专项规划(2011-2020年)》、《大荔县城环境卫生专项规划(2013-2020年》及城北汽车文化主题街区、大西高铁广场等一批城乡建设及专项规划。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朝邑镇、市级重点示范镇官池镇总体建设规划、柳池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专家技术评审。为适应城市建设需要,加快城市发展,2014年投资850万元,聘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大荔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修编工作,现已完成规划纲要文本,进入报批阶段。新规划将形成“一河四区、关中水城”的总体城市结构,四区为高铁新区、工业片区、中心片区、同州湖新区,城市总体规划在城乡建设中将发挥重要 指导作用。

三、坚持基础设施先行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近五年来,随着大荔县洛滨大道、商贸大道等13条城区主干道的建成、大西高铁建成通车、108国道提标改造完成,城区“五纵五横”的骨干路网基本形成。2014年以来,大荔县住建局着眼于城市路网改造、排水设施完善、民生保障建设、街道景观打造等,精心组织项目实施:一是继续加快市政基础建设。聚焦城市“瓶颈路、肠梗路”,投资2.9亿元,实施了荔北大道北段、花城路东段、冯翊路西段、同州湖西路、市场二路等5条城市主干道的改建工程。围绕完善城市管网配套,投资8400万元实施城区西部排水工程,着力解决城区西部排水问题,缓解城市内涝的防汛压力,促进城市西部发展,实现城市污水全收集。围绕城市街道景观提升打造,投资2000万元实施了沙苑大道城区段和冯翊路明清风格风貌改造,有效提升了城市街道的景观性。同时,完成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市政工程;围绕“气化大荔”建设,新铺设天然气管道22公里,总铺设长度达到45公里。二是加快城市两翼“南湖北站”建设。为了发挥大西高铁、同州湖景区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作用,投资2.46亿元,着力打造高铁综合项目区,目前已完成高铁广场和两条配套道路建设,樱花主题公园和高铁商业服务区项目正在建设中;围绕打造4A级同州湖旅游景区,投资1.4亿元实施的同州湖西路休闲景观大道已全面竣工,道路两侧设置了18个“中国印”元素景观节点,打造成了路畅、景美、艺术气息浓厚的生态文化长廊;招商引进的东府水乡、同州湖生态园林酒店、同州书院等6个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及道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实施,引资总额达到22亿元。三是聚焦民生保障。十二五期间,建成保障性住房7032套,建成面积48.9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140户,发放补助资金6044.8万元;完成城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12条,改造道路5000米余米;相继建成了隆发花园、润泽金地等62个商住小区,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同州、文殊、东府、黄河四大广场建成投用,累计投入3亿多元的同州湖景区开园,建成的千亩水面以及生态景观,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已成为我县一张靓丽的名片。实施的三院迁、改建工程,中医院已整体搬迁运营,县人民医院主体楼基本完工,妇幼院门诊、住院楼已投入使用;洛滨中学、同州中学投入使用,奚若中学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城区内12家医院(其中二甲级公立医院3家)、29所学校(其中标准化高中3所、初中4所、小学6所)为群众的保健就医、学生教育提供了优良的软硬件条件。

四、坚持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建设

深入推进“一巩四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制定出台了城区建筑垃圾、建筑工地、交通秩序、“六小”行业、集贸市场、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办法,城区保洁日趋制度化、网格化;完善了城区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机制,垃圾日产日清,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吨,无害化处理率93%,被评为二级垃圾场。二是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高效开展。加大投资力度,购置更换了疏通车、路灯维修车等,城区90余公里排水设施功能正常发挥;按照美观、节能的原则,分步实施了城区12条道路的路灯升级更换,城市亮化工程效果明显,尤其是城区四大街路灯更换营造了绚丽的城市街道夜景,主干道路亮灯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城市 “畅、洁、亮、美”的目标变成了现实,居民的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三是积极实施生态“三大工程”。坚持把改善环境质量、优化人居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实施了以洛河河道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水质达到三类以上;以大气污染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燃煤锅炉改造、建筑施工扬尘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蓝天工程”,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98%,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27天;以各类噪声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宁静工程”,城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5%。四是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加大了规划管理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违法建设行为,实现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保证了城市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文明大荔、园林大荔、生态大荔发展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五、坚持高效能经营推进城市建设

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把城市当作产业来经营,不断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初步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社会投资、市场运营”的城市建设新路子。一是合理利用资源,置换建设资金。坚持政府控制土地一级市场,对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招、拍、挂,千方百计置换建设资金,并全部投入到城市建设中,为城市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二是积极争取对口资金和银行贷款,弥补资金缺口。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对2015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进行包装,争取国开行贷款5.04亿元,弥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缺口,目前项目贷款已通过了联席会议审议。三是加大招商力度,成效显著。坚持放开搞活、让利于民,营造适宜投资、适合创业的优良环境。围绕市政基础配套和气化大荔建设,该县积极开展招商工作:投资3.8亿元的城区集中供热项目、投资1.2亿元的罗敷至城区次高压管道建设项目,已完成框架协议签订。两个项目均采取PPP形式建设,既达到了不断完善城市基础配套建设的目标,又有效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问题。四是打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围绕建设秦东商贸名城,先后引进商贸物流企业30多户,鑫瑞家居、亿丰副食、同州美食等专业街启动运营,初步形成了农资、汽贸、小商品、食品加工等专业市场。规划建设了“大荔车城”,全县汽贸运输企业达到190多家、营运车辆1.3万辆。同时,大力发展物流业,逐步建立了覆盖县镇村、辐射周边县市的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基本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六、坚持发挥城镇特色产业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是新型城镇建设的动力和引擎,大荔县住建局坚持突出重点,示范带动,以朝邑镇、官池镇等重点镇为突破口,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小城镇,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发展的战略基点,引领、带动一般乡镇加快发展。依托朝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命名机遇,近两年县住建局先后投入3.5亿元,加快镇区建设,组织实施了丰图义仓景区广场、大朝旅游专线、国家级湿地公园恢复保护、岱祠岑楼综合保护修复及镇区基础设施提升等20多个项目,成功创建丰图义仓3A级景区,平罗现代实施农业观光区等旅游亮点,游客年接待平均超过5万人次,朝邑镇成为旅游产业、景城融合示范镇;官池镇是全国重点镇,南邻科技产业园区,北接同州湖景区,大荔县住建局重点发展现代工业和旅游服务业,把官池镇建设成为现代工业、产城融合示范镇;许庄镇依托央企中节能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观光农业融合发展,建设成为农光互补、产业融合示范镇;范家镇依托振发新能源1000兆瓦光伏渔业基地和福佑古寨景区,建成为光伏发电、渔光互补示范镇。在发挥重点示范镇引领作用的同时,按照各镇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着力完善镇区功能,以道路硬化、给水排水、绿化亮化及相关配套工程为重点,完成了安仁、赵渡等6个镇驻地的硬件改造,有效推动了全县新型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城镇承载力和发展后劲大大增强。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3月7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