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做优做强精品旅游景区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大华山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若干意见》、《渭南市奖励扶持旅行社办法》、《全市地接旅游服务功能要素配套推进方案》等文件,今年5月7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引导支持我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使得旅游经济收入占全市GDP的比例逐年攀升,从2001年的6%上升到2014年的17%。
一、渭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开发,全市旅游产品结构日趋丰富,旅游经济增幅不断加快。目前,全市(含韩城)现有A级旅游景区27家(5A级1家、4A级5家(少华山、陶艺村、洽川、司马迁祠、韩城博物馆)、3A级18家、2A级3家),星级宾馆46家,旅行社及分社85家,已基本形成了山水观光游览、湿地休闲度假、东府民居民俗、宗教朝拜、文化旅游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近年来,乡村旅游工作取得了新突破。2014年共落实乡村旅游资金340万元,组织召开了全市乡村旅游现场座谈会。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陕西省旅游示范县1个,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2个,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7个,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市级文化旅游名镇1个。国家七部委确定的美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5个,高星级农家乐接近百家。已基本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随着产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2月,我市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2011年,我市入围全国百强旅游城市行列,名列第79位。201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2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41%,旅游综合收入252.08亿元,同比增长18.9%。
二、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一)旅游经济持续不断增长,产业优势突出。近年来,渭南旅游经济不断攀升,产业发展潜力巨大。2014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一。旅游总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18.9%,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54.89%。通过旅游业为龙头对服务业的有力拉动,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提升到31.43%。全市三产业结构比例从2013年的15:55.1:29.9优化为2014年的14.2:54.4:31.4,虽然第二产业依然占大头,但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后发优势突出。
(二)打造以华山为龙头的旅游目的地。市委、市政府以华山景区为核心,整合华阴市、华县、潼关县、大荔县、合阳县等五县市优质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大华山旅游区"。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大华山旅游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大华山品牌的统一营销及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的推广以及配套扶持奖励。2014年,在各方面的不懈努力下,华山景区体制调整运行平稳、节假日实现零投诉,在全国153个5A级旅游景区网络媒体形象评价中排名第一、荣获中国最佳旅游景区等荣誉称号;全年购票登山游客实现220万人次,门票收入突破3亿元。 华旅集团与蒲城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实现年度收入3亿元(其中经营收入1.53亿元),利润1806万元,资产总额达到12.43亿元。
(三)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在渭南境内高速公路、国省道、高速服务区设置旅游标识牌610块,极大的方便了游客出行。二是投入460万元打造智慧旅游平台,包括渭南文物旅游网站群、微信公众平台"渭你而来"、渭南手机旅游通软件,具备了形象展示、资源推广、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统计、决策系统支持等功能。三是开展了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及城区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并且委托专业团队规划设计了全市旅游线路,充分征求了系统内外的意见,积极打造渭南精品旅游线路。
(四)加大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打造秦东旅游品牌。渭南旅游发展始终坚持"景区开发要建精品、旅游服务要创品牌"的原则,不断加大的旅游项目开发力度,由华山"一枝独秀"到现在少华山、洽川、陶艺村、御温泉、唐桥陵、潼关古城等景区"遍地开花",渭南的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在蓬勃向上积极发展。同时加快华山文化旅游景区、汉唐帝陵部分项目两项省级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编制完成《华山景区文化旅游产业概念性规划》,投资26.3亿元建设华山文化艺术中心、华山风情商业综合区、华山医养中心和华山清心温泉等4个重点项目,并将于2017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制定唐帝陵保护管理规划,投资4.9亿元启动实施桥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唐惠陵博物馆、泰陵神道保护等6个保护工程。实施华山旅游综合开发、韩城?风追司马文化景区、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7个市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年度完成资金投入18.23亿元。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 "山水生态"、"汉唐文化""东府民俗"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西岳华山、洽川湿地生态、韩城历史名城、富平陶艺文化一、二、三日游等旅游产品,已被纳入全省经典线路,受到各地旅游者的青睐。渭南已经成为陕西东部休闲度假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五)召开旅游产业大会,出台《意见》。5月7日,召开了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陕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市委书记徐新荣出席并讲话,市长李明远主持,市上领导张建华、郭勇格、程勉贵、潘洁、樊存弟、胡会维、徐月凤等参加。会上出台了最新的《关于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以"一核三圈八区"为基础,完成"四大平台"、"十大工程"建设,最终形成创新、复合型渭南生态文明旅游产业体系。渭南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的旅游发展资金,用于规划制定、形象推广、人才培养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同时,渭南市各县(市、区)也设立一定的旅游专项发展资金,支持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市县两级财政的大力支持,将为渭南旅游健康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意见》的出台不仅为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功能与作用奠定了基调,也为渭南市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进一步推动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目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六)外出宣传,加强区域合作。一是组织华山、洽川、陶艺村等重点旅游景区,先后在成都、重庆、福州、北京举办旅游推介活动,免费赠送景区门票7000套,总价值252万元,发放资料10万余份。二是举办了渭南市第二届黄河金三角合作交流大会暨旅游合作论坛,签署了《黄河金三角旅游合作协议》。三是蒲城与华旅集团双方结成大华山区域旅游市场战略合作伙伴,订立了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初步确定蒲城县历史街区项目开发和桥陵、泰陵景区托管开发为首批合作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6.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