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进中的咸阳市中心医院


前言

两肩重担,一身担当;

公心为本,改革前行。

作为咸阳区域医疗龙头,咸阳市中心医院用仁心仁术和拳拳爱心擎起了这片土地百姓健康的天空。

责任和使命,让他们有着别样的雄心壮志和人文情怀;

创新和超越,让他们有着天使般的博爱之心和医者仁术;

倾心与专注,让他们有着情系百姓的思想特质和精神风貌。

一代代中心医院人始终不忘初心,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破解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道道难题,在建设让老百姓信赖、政府放心的现代化医院之路上砥砺前行。收获了一项又一项荣誉,培育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时代催步踏歌来,继往开来展宏图。

沐浴着党的十九大春风,咸阳市中心医院将以更加果敢的勇气和决心,以新气象和新作为,踏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征程,在新时代谱写新的篇章。


一、坚实脚步 金色汗水

咸阳市中心医院是一所有着60多年辉煌历程的区域政府公立医疗机构。半个多世纪以来,“她”始终秉承“严谨、笃学、精医、为民”的院训,护佑着一方人民的身心健康。

医院前身系陕西省第三疗养院,成立于1953年,主要收治在抗美援朝中负伤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1954年,更名陕西省第三康复医院,1956年更名咸阳市第二医院。1987年更名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增挂“咸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晋升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医院的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原国务委员彭佩云等中、省、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莅临医院调研指导,给予了中心医院人极大地的信心和鼓舞。

一路挺立、一路发展。现如今的中心医院有总院和东郊分院两个院区,编制床位1600张,临床、医技、行政科室115个,职工1900名,年门急诊人次54万,出院人次4.8万。成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网络医院、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单位、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点医院、陕西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咸阳市疑难病会诊中心。咸阳市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咸阳市“120”急救指挥中心、咸阳市传染病医院、咸阳市精神心理卫生中心均依托医院设立。2014年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2016年成功申创“全省厂务公开职代会五星级单位”,2017年先后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


二、严谨笃学 精医为民

中心医院是人民的医院,始终坚持为民情怀,把建设打造救急病、治大病、医难病综合技术实力强的医疗技术品牌,作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2001年成功开展全省地市级医院首例肾移植手术;2002年成功实施全国地市级医院首例肝脏移植手术。经过60余年的建设发展,医院现有医学研究室6个,120急救中心为省级特色专科,肝胆外科、儿科为省级优势学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等市级重点专科18个。

近年来,医院按照“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紧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建名院、创名科、树名医”。斥巨资先后建成肝胆胰研究所及生殖调控、医学解剖等多个医学实验室,组建肿瘤治疗、心血管、骨科、儿科、医学影像等多个学科中心和胸痛、卒中中心,开设乳腺、甲状腺、湿性创面等专病门诊及中医科、疼痛科等特色科室,购置更新256排512层CT、SPECT-CT、1.5T核磁共振等大量先进医疗设备2000余台(套)。

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性胸痛提供快速诊疗救治通道。泌尿外科开展的“前列腺红激光剜除手术”开创国内先例,吸引国内多家医院来院观摩学习。心血管二科独立开展西北首例“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取得重要技术性突破。肿瘤治疗中心在全市率先提出癌痛治疗和姑息治疗理念,规范化多学科诊疗肿瘤更加精准显效。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治疗肝肾囊肿,胸腔镜治疗矽肺并多发肺大疱反复气胸,喉罩麻醉术巧取气管异物,经支气管镜治疗各种腔阻塞导致的呼吸困难,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经硕通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断腕断指再植、大面积烧烫伤皮肤移植术,乳腺癌保乳治疗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保胆取石术,支架取栓技术,超声介入术,CT血管成像、磁共振类PET成像等多项医疗技术攻坚成果业界瞩目、惠及大众。


三、科教兴院 人才强院

为锻造医技精英,全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坚持走科教兴院和人才强院之路。

全院现有高级职称203人、中级职称354人,博士25人、硕士2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省级三五人才和跨世纪“215”人才各2名,市级突出贡献专家7名、市级三五人才41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名,市级科技人才7名,硕博士研究生导师20余名,兼职教授、讲师66名,129名专家教授担任着省市学会常委或委员。累计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49项,取得省级科研成果13项、市级科研成果134项,研发技术专利26项,推广新技术新项目33项,发表SCI论文7篇、核心期刊论文千余篇,17支团队被授牌“市级科技创新团队”,多名专家教授提出的学术新观点在国际学术平台获奖、引起关注。

充分发挥南方医科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非直属附属医院,西安交大医学部及泰山医学院硕博士培养基地,陕西省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咸阳市基层医生培训中心,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医学院等8家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平台作用,持续为医院和地区培育输送人才,累计带教教学班医学生9批565人次,举办医师培训班84批4320余人。投资2000余万元的新型智能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投入使用,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

医院注重学习型、知识型职工队伍建设,打造“书香医院”,在全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每年平均举(承)办各级学术会议30余次,被授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继续教育基层示范单位”和“陕西省呼吸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等多项专业资格。与美国、德国、新加坡及台湾等著名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友好协作,选送10余人短期研修。每年选派年轻骨干到北京协和、四川华西等全国知名医院进修深造,掌握医学尖端前沿技术,有效推动各专业学科水平提升。举办“院士大讲堂、精品大讲堂、中层干部培训班、临床医技论坛、青年医师沙龙”,邀请国内外学者大咖来院讲座,一大批中青年才俊迅速成长为各专业学科的领军人物。


四、百姓情怀 服务至上

中心医院院时刻关心关爱群众的生命健康,这也是院徽“眼睛”造型的寓意和初衷。随着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医院在有限的院区环境基础上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蓝本,深入开展“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医疗服务”、“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行政效能提升年”、“四评议一提高”等专项行动,一招一式定措施、一点一滴抓落实,从就医“舒适感、温馨感、方便感、信任感、安全感”五个维度全面提升就医体验。

基层群众通过“云医院”平台便捷接受我院专家问诊

缩减行政办公用房改建为病区,将院区停车位全部留给就诊群众,开通院际班车,“120”免费接诊市内病人,开展门诊电话预约、网络预约、个人手机APP预约,开设便民门诊,人性化调整门诊、体检时间,实行B超、CT、磁共振检查预约制和弹性工作制,实施无假日门诊,新增“手机加油站”、“夏日绿豆汤”、“免费雨衣”等便民服务措施;强化文明优质服务,优化关键环节、重点场所服务流程,创建“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医务人员上门入户随访指导康复;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实现门诊一卡通、检验报告自助打印、住院费用微信查询等,打造“智慧医院”;实施“厕所革命”、院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五位一体”管理,在保证餐品质量的前提下,医院病员灶供应价格始终低于市场同品种的30%;购置2辆大型特种医用车,组建“流动医院”常年为交通不便、看病困难的基层群众义诊查体;主动邀请群众评价监督,医院第三方满意度测评平均90%以上,近三年来,累计收到群众表扬信600余封,锦旗450余面。


五、公心为本 爱心永驻

作为政府公立医院和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医院长期承担全市危重症、大病、疑难病的诊治,各类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卫事件的紧急抢救,传染病防治、援藏援外及帮扶基层等重要工作任务。

120急救中心组建近20年,出车40万余次,行程160余万公里,参与重大交通事故、山体塌方、食物中毒伤员救治5698次,救治各类伤病员3.4万人次,挽救危重患者近1.2万人。2015年咸阳淳化发生“5.15”特大交通事故,医院接到抢救指令,急救队8分钟集合完毕,45分钟赶到事故现场,出动快、救治得力,受到时任省长娄勤俭表扬。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规范化传染病区,救治各类传染病患者1.4万余人。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咸阳市精神卫生心理服务中心,使4000余名饱受折磨的心理疾病患者得到缓解康复。先后选派26人援外、38人援藏,援苏丹医师刘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荣获全国“最美援外医生”提名;神经外科医师魏亚辉赴藏第二天,不顾高原反应,开展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首例开颅手术,受到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接见。对口帮扶县区基层医院,下沉优势医疗资源,选派医疗骨干对各医疗、社区联盟单位进行查房、带教和培训70余次,接待全省15家三级医院和30多家二级医院评审评价交流学习,对全市15个县市公立医院进行等级复审辅导和模拟检查,带动基层医院、乡镇卫生院管理和业务水平提升。

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组织下乡义诊、导诊咨询、延续服务及关爱弱势群体等公益活动,累计注册944人服务8062小时。持续开展“送医下乡”、“我为家乡做贡献”等活动,近三年,5名院领导、13个党支部、39个科室、200余名专家、178批次送医到家乡,先后为3.5万余名群众义诊和义务健康查体,将120余名危重症患者免费接至医院住院治疗,发放健康宣教资料近14万份,免费为“道德模范”“咸阳好人”、老红军、农村65岁以上老人、环卫工作者及纺织女工体检37次1.2万人。

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担当,是中心医院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医疗事业和咸阳地区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所做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六、管理创新 精益求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一届领导班子坚持以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己任,打破传统固有思维模式,注重创新发展理念,审时度势提出以“1235”发展目标为核心的医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发展规划,医院自2014年连续四年分别开展了“树公立医院形象,为百姓健康服务”、“树服务意识,强品牌建设”、“树学习风尚,强文化建设”、“树质量意识,强内涵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全面工作开展,促进了医院管理、文化、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为强化行政管理和医疗服务质量长效机制,医院以《2011版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为标准,启动医院等级复审工作,2015年底在全省地市级综合医院中率先通过三甲医院复审验收。创新全面质量管理新思路,建立大质控体系,对医院“质量、安全、管理、效率、服务”实施全面全程质量管控。健全安全应急响应机制,每年组织灾害脆弱性分析和院科两级应急演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增强。实行院长接待日制度、三重一大决策制度、院务公开制度、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开放办院、民主管理。坚持每周一次核心办公会、两周交替召开职能科室和中层干部大会、每月一次质量管理与运行分析会,每季度一次病员家属和社会行风监督员座谈会,每半年一次工作讲评安排部署会的会议制度,医院管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


七、改革靶心 精准发力

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是加快解决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问题的关键环节。

医院以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导,以群众看病就医痛点、难点问题为核心,实施医院管理、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从深化人事管理与分配机制、加强成本管控等方面入手,建立以岗定薪、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从严考核的绩效分配考核机制,极大调动了干部职工爱院敬业、高效服务的工作热情。成立采购中心,施行药品、耗材、试剂统一招标、采购,有效建立了采购行风管理防火墙,改革经验在全省大会上交流分享。全面运行医疗项目收费价格调价系统,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用及检验等医疗服务价格。出台方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对诊疗、检查、处方等服务行为全面监管,临床路径管理覆盖20个专业35个临床科室47个病种。实行同级医疗机构短期检查结果互认和择期手术患者预约,平均住院日降至9.8天,药占比控制在医改政策规定的30%以下。开展农合、大病医保、民政救助一站式结算和医保实时结算服务,开通医保、农合跨省及省内异地联网即时结报工作,开辟贫困患者就医绿色通道,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创设贫困救助基金,累计救助32名困难患者减免16万余元。探索医联体发展模式,牵头与22个县级医院、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和社区联盟,组建地区肝胆疾病等多个专科联盟,冲破医改政策落实藩篱,推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与联盟单位合作义诊20余次服务群众1.2万人。


八、党建融入 思想保障

院党委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狠抓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政治建设和廉政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增强班子整体合力。健全党建工作制度,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民主评议制度,规范党费收缴,做好新党员发展,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向心力。制定医院《三项机制实施细则》,鼓励激励干部职工在追赶超越中披荆斩棘、奋勇向前。配齐配强党支部班子,强化新一届支部委员党务知识培训,建立党支部书记微信群、各支部党员微信群、网站党建园地和政治学习日制度,建设党员活动室,组织党员红色教育,举办“党建党史”知识答题竞赛,下发学习书籍300余套,为党员能力素质提升开拓新天地。落实精准扶贫,与武功县闫家村结对帮扶,派遣工作队三批六人次,投入资金30余万元,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养殖基地,多次为村民免费义诊体检,将6名贫困群众接至医院,免费治疗、食宿。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党内监督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增强预防腐败能力。将党建融入医院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医院发展建设奠定基础、提供保证。


九、文化引领 助推发展

叶茂于根,水深于源。60余年良好医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心医院特色显明、根植人心的办院理念和文化内涵,代代传承,成为凝心聚力,推动医院不断进步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育引导载体,通过唱响院歌、职工宣誓、铭记院史、典型示范、文明创建及开展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促进医院文化和精神文明在干部职工心中落地生根。

多个团队被授牌“市级科技创新团队”

编印院报,拍摄大事回眸,编撰院史,传承医院文化,铭记发展足迹。举办“道德讲堂”,评选“十佳员工”、“身边好人”、先进工作者,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举办职工瑜伽健身班,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纪念庆祝、“红五月”职工系列文体活动及结对村文明共建活动。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树形象、重学习、强文化、比服务、抓质量、提内涵、立品牌,荣获全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集体”、创文知识大赛第一名等殊荣,涌现出三秦最美医生护士、雷锋职工、行业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20余名先进典型,彰显了中心医院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全院呈现出一片齐心协力谋发展的好势头。被中央文明办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十、继往开来 再谱华章

医院由小到大,由单一变综合,每一步发展都伴随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镌刻着中心医院人的开拓进取和拼搏奉献。

“看到病区楼道加床,群众就医住院条件不佳,我的心里就不安,誓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中心医院院长乔西民在2014年刚刚走上岗位时向群众、职工做出的承诺。面对地处市中心,空间发展受限的困难局面,医院力排万难,多方协调、调研、论证,在西侧筹建一栋总建筑面积82800㎡,地上20层,地下2层的智能化新门诊医技住院综合大楼,改善群众就诊条件。2017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栋承载中心医院人梦想的大楼正式动工建设。

为把医院进一步建成区域名院,促进全面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医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抢抓发展机遇,在“十三五”的新征程上绘制了“医养结合康复养生”发展蓝图,提出了 “一院两区四中心”长远规划,集医疗、科研、教学、培训、医养、康复、美容等功能为一体,为群众不同层次健康需求提供更优质、精准的服务。


结语

六十余年栉风沐雨,六十余年春华秋实。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咸阳市中心医院将一如既往,秉承“精诚为本、患者至上,救死扶伤,关爱健康”的职业精神,践行“以人为本、团结求实、拼搏创新、奉献为荣”的医院精神,把解除患者疾苦、增进群众健康作为崇高职责,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引,以新气象和新作为,在绘就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蓝图的新征程上昂扬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