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上的开拓者


——记全国三届党代表、全国劳模、榆林黄河集团董事长张侯华


一个人,一生做一两件好事,当一两次先进并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奋斗不停,辉煌不断,奉献不止,时刻走在党的每个历史时期中心工作最前列。而且做出表率,张侯华就是这样一位鲜红党旗扛肩头,奉献真情到永远的共产党员,普通农民,民营企业家。


从1984年开始创办前进水泥厂、翻砂厂、纸袋加工厂、花砖厂、造纸厂、玻璃纤维厂六个小型企业至今,在企业领导岗位上摸、爬、滚、打三十几个年头,带领公司一班人,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经历一个冒风险,求生存,闯难关,兴产业的艰苦历程,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前进,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的艰苦创业之路。创业之初,公司处于三无状态——无资金、无设备、无技术,只有几个人,一辆破车,经他几十年的顽强拼搏和公司企业员工的不懈努力,终于使企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2017年底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龙华发电厂、西滨电石厂、黄河集团公司电石厂、新型建筑材料厂、府谷县黄河集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府谷县炸药厂、华莲黄河大桥收费站、黄河大厦有限责任公司等8个下属企业的民营企业集团。企业从业人员1500人,总资产18亿元,营业收入3.38亿元,2010年至2017年累计上缴国家税金1.81亿余元。

荣誉满身,一路光彩,40多年间,年年做贡献,年年评先进,几乎获得了从县到市、省和中央的各级各种荣誉,仅国家级的就有:“全国优秀民兵连长”、“新长征突击手标兵”、“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1978-2008全国120名农村人物”等十多个,连续当选全国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成为陕西优秀农民的杰出代表,但他在诸多荣誉前仍然谦虚、执着、冷静,他说‘灿烂是一时的平凡是永久的’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的道路更加漫长,任务更加艰巨,唯有永续的创新,才能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所以他是荣誉为动力,把成绩当起点,永不自满,永不骄傲,永扛党旗不断前进。

借时代东风 创富民大业

黄河集团是一个响亮大气的企业名字,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算是黄土高原上榆林企业界的‘骏马’,一路长嘶过关夺隘,经过几十年的拼搏,几十年的超越,给人们一个圆满的回答。

1992年10月,出席十四大载誉归来的张候华反复琢磨着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更多的人更高层次的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前石畔村村民和企业部分职工都有积蓄,如果把这些钱拿出来投资办厂入股分红,将死钱变活钱,既壮大集体经济,又使大家成为集团企业股东,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把共同富裕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的这种想法得到群众一致认可,家家户户都来投资入股,不到两年时间,建起了府榆水泥厂、东风水泥厂,府谷县炸药厂等四个股份制企业,群众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参股群众均按投资比例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利益。极大的调动了群众投资办厂的积极性。

他是一位具有远大志向,广阔胸怀,超前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的人,为了给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群众办更多更大的致富实事,他主动辞去了前石畔村党支部副书记、村长职务,以四个股份制企业为主体,创办了黄河集团公司,开始了他兴企创业的人生新征程,他从担任黄河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那天起,就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黄河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再也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

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一个民营企业的领头人,不仅仅是带领群众、员工致富奔小康,更应该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办人民所需办的事情,他在当黄河集团总经理后,首先想到的急切要办的,而且出色地办成了一件关系民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那就是华龙大桥。当时包神府二级公路是我县经济大动脉,是连接晋、陕、蒙三省区的主要交通要道,途经我县高石崖境内有近百米的路段处在山体滑坡的地质条件下,每到雨雪天气,时常堵车,最长时间三天三夜车辆不能通行,车毁人亡事故时有发生。为此,过往司机叫苦不迭,政协委员们多次联名上书政府,请求解决路难行的问题。终因资金短缺,未能解决。张候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决定避开危险路段,在温李河孤山川上架桥,彻底治愈路患,经过多方奔走,获得了陕西,山西省立项批复后黄河集团自筹资金660万元,银行贷款600万元,不足部分社会借款600万元。华龙大桥于1997年10月16日在爆竹声中破土动工,1998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为此,时任陕西省省长程安东亲笔题写桥名《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作了报道。

张侯华是个激情燃烧的人,架设华龙大桥的大事办成后,了结了他心中的一块心病,但他在成功面前,没有丝毫满足,同时更加激发起他的创业激情。从1998年开始,年年上项目,年年建新厂,真所谓“一座座高楼平地起,一辆辆货车通外地,一双双农手开机器,一叠叠钞票进兜里”,到2002年他出席十六大之前,先后完成了几件大事,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针对民营企业有企业无党组织,不重视党的工作的现状。张侯华叫响了“兴企立业党指引”的口号,1999年经府谷县委组织部批准成立黄河集团公司党委,同时也是在全市民营企业中第一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公司所属企业建立了6个企业党支部,普遍开展了“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本人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展才华,比贡献,等主题活动,并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积极接纳新的积极分子入党,使广大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目前,集团公司各企业支部和行政班子成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中层和业务骨干中大多数也是党员,党组织已成为企业的核心和中坚力量,确保了集团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投资8800余万元,新建了年生产能力为10万吨的水泥厂和一座容量为16000KVA的电石厂,年生产能力为30万吨的三个焦化厂和黄河集团职工家属房及集团公司办公商务综合大楼,也已开工建设中。集团党委2001年被党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张候华本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实践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张候华带领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二次创业新的目标和方向。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产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方针政策,具体实施2004年至2008年企业发展规划,他结合企业实际,2004年首先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炸药厂,投资8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原年产2000吨硝铵炸药的生产线技改为年产10000万吨TNT乳化炸药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同年他又根据我县用电矛盾的日益加剧,为缓解我县供电紧张局面,公司决定投资新建4X15MW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自备电厂项目报上级有关部门环评立项,于当年7月份开始一期工程2台机组开工建设,2005年6月份进入安装调试阶段,9月份并网发电。二期工程2006年4月份动工,2007年10月份调试运行,并配套完善了烟气再线监测系统,脱硫装置,污水处理厂等环境保护设施。项目总投资2.8亿元。为缓解我县电力紧张状况做出了应有贡献。2003年开工建设的黄河集团职工家属楼及公司办公商务综合大楼2007年8月建成完工。

张候华在巩固上述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决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继华龙大桥后再次加大投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县域境内的运输车辆与日剧增,210国道府谷境内的堵车问题依然严重,一堵就是几天,严重制约了我县经济发展和产品外运。过往车辆只能停车等待,没有退路,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彻底缓解我县交通压力,他提出大胆设想,决定利用公司筹资,银行贷款,不足部分社会借款等形式筹集资金,在清水川川口再建一座府谷至河曲黄河大桥。他从2004年开始前期的项目审批工作,没日没夜奔波于山西、陕西两省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05年底获准山陕两省的立项批复,并获准开工建设。该项目从2006年4月份奠基动工,2008年7月份建成通车,项目总投资10200万元。取名华莲黄河大桥,该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交通条件,加快了沿黄地区物资交流,对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人民的宏伟大业。同时也实现了中国农民在黄河上架桥的梦想。

2008年集团公司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坚持关小上大的原则,张侯华组织班子成员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再次将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三个30万吨焦化厂,两个6万吨水泥厂,6300KVA电石厂关停并拆除。同时向县市申请设立黄河工业小区,并聘请陕西联合能源化工技术有限公司编制了2008—2015小区规划,得到市、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获准立项批复。根据小区规划,以龙华发电厂为依托,新建30000KVA密闭式电石炉和尾气输送电厂发电技改工程,1.3万KVA电石炉技改为16500KVA密闭电石炉,2010年底全部投入运营。2011年开工新建的庙沟门80万吨无污染兰炭生产线和30万吨/年产白灰生产线各一条,煤气发电机组,3X35000KVA密闭式电石炉等循环经济配套项目。兰炭,白灰生产线已投入生产运营,发电机组、电石等生产线现已开工建设,预计十三五期间陆续建成投产。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华莲黄河大桥再次加大投入,一期工程于2008年7月建成通车后,2011年经陕西省和山西省发改委及国家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复立项的二期加宽复线工程于2011年10月份动工建设,2013年8月份建成通车,总投资1.2亿元。

十二五期间,张侯华根据黄河工业小区发展规划,在完成以上工程建设外,投资8000万元,利用电厂粉煤灰渣为原料,2012年4月份,开工建设2X15万立方米粉煤灰加汽混凝土砌块及2X1.2亿块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于2013年建成投产,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物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生产环境,经废物利用一项每年可为企业增加收入2500余万元。2011年6月公司被榆林市人民政府评为十一五“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同年10月被陕西省电石协会授予“密闭电石炉技术改革创新企业”。连续几年被评为榆林市“贡献财政百强企业”和“纳税先进单位”、省、市“优秀民营企业”“企业管理先进单位”。

不忘初心 回报社会

在府谷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河集团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在张侯华董事长的带领下,公司党委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员工党员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致富思源、回报职工、回报社会。公司为解决职工两地分居,子女上学难等实际问题,先后投资6500余万元,为职工新建100余套职工家属房和300余间职工宿舍。2011年,又为黄河工业小区新建了办公住宿7层综合大楼,改善了职工的办公、住宿环境。多年来,张侯华在狠抓党建和企业发展的同时,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引导企业各行政部门和员工党员奉献爱心回报社会,开展帮扶工作,企业先后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贫困户1000余人。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500余人,为贫困山区及周边县市办学、修路,新农村建设、疾病救助、灾区重建、爱心助残、精准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公司扶贫帮困的义举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一致好评,并获得榆林市慈善奖。

抓人才培养 为发展奠基

黄河集团为什么能有今天这么大的发展?职工们夸自己的当家人有本事,外界干部群众说集团有一个好领班人,而作为黄河集团的决策者、领头人张侯华却说:企业发展大,变化大,靠的是“天时”天时是党的好政策;“地利”地利就是我们当地的丰富的矿产资源;“人和”人和就是生产力,黄河集团的人和就是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管理、重诚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从集团组建以来,以张侯华为首的带头人在兴企立业中,立足创新,始终坚持做到七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体党员干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在企业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党员本人无违章,党员身边无事故,展才华、比贡献”等主题活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合格党员;二是:坚持创建学习型企业,不断升华集团领导人生境界,张侯华常说:要搞好企业,没有现代理论和科学知识是不可能的。人品高低看修养深浅,修养深浅看学习勤奋,为了认真学习,提高修养,他不仅自己工作再忙也不忘学习,时间再紧也不忘做笔记,不管多累,多晚也要看书读报,而且经常组织集团成员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学管理,学技术,正是凭着这种居安思危,富而思进,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张侯华的一班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完成了民营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型升级。三是坚持维绕生产经营,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净化美化、绿化环境。党委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加大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认真开展岗位培训和建设文明科室,文明车间、文明班组等活动,使创建工作得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使企业逐步走上了科学、规范、健康发展的道路。四是: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结合在一起,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工、团密切配合的思想政治大格局,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落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较好地起到了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作用。五是:坚持“以德治企业 ”工作方针,全体党员要认真学习党章和领会“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思想教育活动的深刻内涵,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效能监察入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努力搞好集团党员领导的廉洁自律工作。张候华董事长严厉要求集团班子成员做到“五管住”即:管好自己的头,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管住自己的手,不拿不干净的东西;管住自己的脚,不到不该去的地方;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的坚决不吃;管住自己的权,不该办的事情坚决不办,并从自己做起,接受各方监督。树立集团领导的良好形象;六是:坚持“阳光工程”实行重大决策,重要事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廉服人,以德服人,稳定人心,促进发展。七是:坚持良心工程建设,集团领导深入车间、班组、工段、走访职工家庭,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为职工排忧解难,点点滴滴入人心,暖人心,凝聚人心,黄河集团正是在这样强大的凝聚力下,一步步走向辉煌,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展望未来 再创辉煌

张候华带领黄河人,从开始创业的“三无状态下起步”,经过他二十几个年头日日夜夜的顽强拼搏和公司员工的不懈努力,使企业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建材、化工、电力、民爆、交通、餐饮服务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许多不平凡的事迹,党和人民授予了他很多荣誉,可是,在他认为“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他满怀信心地说,党的十九大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我作为三届党代会老代表,一定要老有所为,再立新功,按照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方向和党中央“十三五”规划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认真抓好企业党建工作,“十三五”期间,努力完成黄河工业小区硅钙电石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按照党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带领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稳重求进,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公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再创辉煌,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