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骏马镇,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总面积3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万亩,辖11个行政村29300人,因唐昭陵六骏碑而得名骏马。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共559户,1768人,占全镇总人口的6%。
脱贫攻坚战以来,骏马镇“坚持一个理念,加快两个转变,创新三种模式,采取四项措施,开发五种股权”,以合作社为平台把贫困群众和技术人才组织起来,以现代园区为载体把资金和项目聚集起来,集全镇之力尽锐出战,将514户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创新走出脱贫奔小康乡村振兴之路。
一、坚持一个理念,走合作经营之路
骏马镇始终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坚持现代养殖业与现代种植业一起抓,贫困群众脱贫攻坚与全镇产业升级一起抓,现代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与壮大村集体经济一起抓的工作理念,优先发展扶贫产业园区,大力推进以分为主、单家独户经营向抱团发展、合作经营模式突破,从改变传统小农生产向现代生产要素构成的园区化发展突破,从一般种养殖业向现代特色产业突破,将全镇贫困户镶嵌在5个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产业链上实现脱贫奔小康。在此基础上,镇上总结扶贫产业经验,推广到全镇产业转型升级上,扩大到一般农户产业发展上,促进全镇农民走上合作经营大融合的共同富裕之路。
二、加快两个转变,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加快向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转变。以合作社为平台,搭建利益共同体,招引专业技术人员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长期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将“三变”改革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对接,把群众组织起来建设现代园区,向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经营管理要效益,天丰肉鸡养殖基地、和泰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扶贫园区建设不到一年时间建成并实现可观的分红收益,陕西越唐、佰泰合作社等9个现代特色产业基地也相继建成投入运营,全镇基本实现了产业基地化、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
二是加快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依托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改变农户传统“小生产”、被动适应市场,把分散经营个体农户聚集起来,把有限资金项目、技术人才聚集起来,创建园区,兴办基地,发展“大合作”优势产业,主动对接“大市场”,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土地、劳力、数量向现代科技、技术、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生产由分散单打向组织化、集约化转变,已建成新型经营主体组织14家,其中5个扶贫园区在产业选择、资产投资、生产管理上都打破了“单家独斗”发展弊端,合作经营、特色明显、有机生态、科学种养、设施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凸显,产生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三、创新三种模式,开辟发展新路
骏马镇始终把推进全域产业升级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以合作社为基础平台,在产业发展上探索“公司+合作社+养殖基地+贫困户”、“合作社+特色产业园区+贫困户”和“支部+合作社+特色产业园区+一般农户”三种联合经营模式,聚集优化配置资金、技术、土地、劳力、信息等要素,将农村集体废弃壕地和村民分散“绺绺地”盘活整理作为资本,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特色养殖基地。通过采用三种合作运营模式,5个扶贫示范园区, 共吸纳带动514户贫困户入股经营,基本实现了有发展能力贫困户产业帮扶全覆盖。两年时间,为入股群众分红达到130余万元,由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已建设园区14家,参与群众1500余户,呈现出由抓点示范到带动全局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头。
四、采取四项措施,夯实脱贫基础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作用。镇党委、政府运用“三项机制”,坚持在支部书记中选人,选支部书记中能人的原则,建立“支部领办、跨村经营、资源整合、群众抱团”发展合作机制,全镇13个园区负责人都由镇上遴选产生,组织引导贫困群众转变观念,增强合作经营信心。镇上全程指导合作社做好产业规划、土地征用、项目报批等工作,组织引导贫困户集体入股合作社,落实“社有镇管、逐级审批”监管举措,推进合作社在经营管理、资金运作上实现阳光透明。
二是发挥人才第一动力。一方面发挥农村支部书记“头雁”效应,让能人书记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把政府决策落实,让贫困群众看到希望,发展产业有主心骨。另一方面重视乡土人才作用,把乡土人才组织起来,引导群众依托设施水果、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园区创出新市场,架起农业发展与市场销售的桥梁,把乡土人才的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增收成果。
三是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引进大项目和新优品种,推进农业产业实现大转型、大提升。从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浙江金华苗圃基地选购白如玉桃苗30000株,阳光玫瑰、浪漫红颜葡萄苗30000棵,免费发放给群众,建设白如玉桃示范园800亩,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800亩;引进陕西越唐公司投资2200万元,建设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园260亩;引进石羊集团,建设 300 万只白羽肉鸡养殖基地 2个,形成村村有带动项目,户户有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四是建立四方责任机制。在推进产业项目上,坚持政府保障,负责项目规划审批,资金运作监管,组织协调贫困户入股,对合作社运行指导;坚持农户(贫困户)主体,一方面由政府组织引导他们以社员和股民双重身份加入合作社,推选贫困户代表进入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参与运营决策;另一方面,农户(贫困户)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优先进园区务工;坚持合作社主业,在坚持运作模式不变的前提下,集中精力组织生产抓管理,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专注、专业作用;坚持企业主险,建立入股资金担保借贷、防病防疫、质量控管、市场销售四项风险机制,解决合作社与贫困户信贷、防病防疫以及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开发运用问题,从种养殖环境、生产过程、产品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构建严格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品牌战略,拓宽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五、开发五种股权 共享发展成果
在股权设置上,坚持“能股则股、让利群众”原则,通过签订政府、合作社、农户三方协议,明晰土地股、资金股、劳务股、技术股、村集体股五种股权形式,建立合作社、农业企业、农户(贫困户)“利益共同体”。土地股: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份,入股到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和特色养殖基地,合作社按照土地股折算资金,与其它形式股份享有同等权益,按量分配效益分红。共吸纳11个村616户群众土地入股2000余亩。资金股:由政府协调信用社,合作社提供担保,为符合贷款条件贫困户发放3万元贷款资金作为股金,直接注入合作社。每年产业扶持资金也按照贫困户意愿一并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按照投资总量量化折算成股份。共吸纳贫困户514户1543人,贫困户入股资金653万元。入股天丰养殖基地的103户贫困户,仅一年半每户已分红10100元。劳务股:农户通过合作社培训后,签订用工合同,进入园区务工。合作社按工种和劳动量进行折股,贫困户南麦平,用扶贫贷款、产业扶持资金和劳力入股天丰合作社,每月可获得鸡场劳务分红2700元,年均分红达到30000余元。 技术股:种植能手以技术合作形式入股合作社,进行量化折股。全镇已有50户种植能手入股和泰、荣信、益农等5个园区,通过提供技术参与合作社生产经营。村集体股:村集体以废弃壕地、以奖代补资金或国家项目转化成资金入股到合作社,股权量化到村集体,根据股权进行分红。全镇共整合村集体废弃壕地、土地282亩,财政项目资金200多万元。
2016年至今,骏马镇通过政府主导,能人书记跨区域领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走合作经营发展产业脱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为农户(贫困户)就地创业就业,推进新时代农村产业兴旺,贫困户稳步脱贫开辟了新路径;为激活农村要素优化组合、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农村新集体经济提供了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