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工业发展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市工信系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坚持将“防下行、稳增长”贯穿全年工作始终,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思路,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新兴产业为抓手,努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推动企业节能提效,培育经济新增长点,促进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强化经济运行态势的把握,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体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势头。

一、全力以赴扩产促销,努力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015年,全市445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75.94亿元,较“十一五”末的938亿元净增1038亿元,年均增长15.7%;完成工业增加值610.5亿元,较“十一五”末的305亿元净增305亿元,年均增长16.5%。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2.7%。韩城总产值破700亿元关口、华州总产值超过200亿元,蒲城、富平、高新、华阴等四个县市区总产值过百亿元。亿元以上产值的企业达到212户,其中百亿元级企业有龙门、金钼两户,五十亿元级企业两户,十亿元级企业28户。全市初步发展形成了涉及35个行业大类,126个行业小类,以有色冶金、能源化工、食品医药、装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等为主导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今年1-7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86.20亿元,同比增长4.17%;完成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同比增长5.5%。在主要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市场需求不振等不利因素影响下,我们狠抓非能源类产业发展,促进了医药、食品、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等行业均保持较快增速,带动全市工业实现了稳定增长。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力促工业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坚持开展“走企业、听建议、解难题、促发展”活动,搭建企业与政府共谋发展的平台,由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包联县市、包联企业、包联重点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全面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情况。今年上半年,在全市选择100户重点规上企业,组织市县两级人员形成专项调研组,逐户深入企业一线,开展“一企一策稳增长”专题调研工作,梳理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十大类138个问题,并上报市委、市政府,认真研究,分类施策,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企业反映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中小企业的决定》、《关于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优化升级双轮驱动,有力地保障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二是积蓄工业发展后劲。对省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全面落实了包抓责任制,开展优质服务活动。2015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2.99亿元,同比增长10%。蒲城70万吨烯烃、富平生态水泥、青岛啤酒搬迁等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完成并投产;3D打印产业园区、沃特玛新能源、富平神华热电联产、合阳桂花150MW光伏发电、中垦30万吨乳制品加工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

三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2015年全年争取各类金融机构对工业企业新增贷款53.24亿元,其中,争取省级风险补偿贷款12亿元。争取各类财政资金扶持9633万元,其中省级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资金1240万元;淘汰落后产能资金3701万元;金钼集团增储钼产品贴息228万元。省级中小企业专项资金1617万元;开发区工业园区及创业创新孵化项目资金660万元;省级重大装备首台(套)资金支持515万元。积极争取中省政策支持,渭南三维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正式组建,并与20家单位签订了《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投资协议》;争取工信部确定我市为全国首批工艺美术创新交流示范基地(首批全国三个城市,其他两个为北京、苏州),建成“渭南工艺美术创新交流基地”,促进工艺美术与创意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先后入选“国家级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陕西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基地”,在支持通信运营商发展的同时,全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四是加快工业园区提档升级。目前全市已建成开发区工业园区20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园区6个。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已建成面积141.9平方公里,同比增加20.9平方公里,工业标准厂房建成面积达到22万平方米。积极推进“一章审批、一章执法”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蒲城、大荔开展试点,探索园区管理体制新模式,激发工业园区体制活力。2015年底,开发区工业园区共入园企业1012个,其中投产企业829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426亿元,同比增长11.5%,吸纳就业18万人,同比增长 5.9%。

五是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市场主体培育步伐,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扶持力度。发挥非公经济联席会议制度作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支持红星美羚、伟恒生物、中天引控在“新三板”挂牌,方圆机械、大红食品等4户企业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成长版挂牌。积极推进创新创业,鼓励县区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创业创新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初步建成了14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其中渭南师院科技园、创客空间分别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临渭区被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县。

六是营造企业发展良好氛围。运用省市主要媒体平台抓好工业企业的集中宣传,全力帮助企业扩大销售,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走企业,看生产”、“健康食品,美味渭南”、“企业家在线访谈”、“发展中的20强工业企业”等200余期宣传活动,多角度展示工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和辉煌业绩,推广工业名牌产品应用。促进工业产品产销衔接,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全国范围的重要展会、产销衔接活动二十余场次,在宣传推广渭南工业产品,促进企业以产促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全省率先与西安交大落实校地合作,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认证活动。近年来,先后举办了百名企业人才班、中小企业大讲堂等一系列人才培育培养活动230余期,参训近两万人次,着力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

三、提质增效,全力抓好2016年工业经济发展工作

(一)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稳定增长。一是全面贯彻中省工业稳增长要求,出台2016年全市工业稳增长意见。二是争取省级工业稳增长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新增产能项目融资支持力度,推动新增项目达产达效。三是加强与陕煤、有色等省属企业集团的衔接沟通,抓好央企进陕、省企进渭工业项目推进工作,保障龙钢、金钼、三大矿务局、五大化工企业释放产能。四是扩大重点监测企业覆盖范围,监测企业数量增加到50家,帮助重点企业扩产促销。

(二)加快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一是把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的载体长抓不懈,2016年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超过450亿元。二是集中力量推进蒲城清洁能源二期、神光氟化工二期、富平热电联产、天臣新能源等一批续建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步伐,带动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三是围绕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链延伸和配套,通过裂变扩张,孵化新的产业项目,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四是做好项目建设环境保障,深化市级领导联系企业工作,采取现场办公会、部门联席会等方式,强化与发改、环保、规划等部门的联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立项、环评、选址、用地等方面的难题。

(三)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一是促进县域工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工业园区提档升级,实现规模扩张,鼓励其晋升为省级开发区高新区,促进省级开发区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二是加快主导产业培育。发挥特色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园区错位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注重“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主动了解和掌握央企、省企的投资方向、布局调整、战略重点,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龙头带动作用强的重大工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以工业标准厂房为主体,公租房、办公房、服务平台及生活配套设施“五位一体”建设,提升园区服务水平。

(四)实施名企培育工程。一是培育和壮大渭南“名企”队伍。实施“百名企业家人才培育”和“千名职业经理人”培育培训工程,提升企业家素质。二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争创中省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开展“质量标杆”活动,引导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不断增强重点产品市场竞争力。四是强化品牌培育,发挥好“美味渭南”品牌作用,培育中省驰、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五)加快中小企业发展。一是加快创业创新步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形成全社会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创建企业发展载体。开展企业发展载体升级工程,积极建设农民工、退伍军人、返乡人才创业园及家庭手工业集聚区等创业创新基地,积极构建引进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业工场等新模式孵化平台,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联系,提高创业成功率及竞争力。四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基金,利用股权投入、风险投资等方式支持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小微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赵万本  发布时间:2016年9月26日    
 
建设与维护:陕西省《网上陕西》编辑部   办公地址:陕西省人民政府机关大院
电子信箱:w87298388@163.com 咨询电话:029---87298388
陕IP备05008609号
特别声明:转载使用本站内容,需经本站同意,否则视为侵权,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