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思路
坚持存量稳增长,增量调结构,依托现有的资源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使其更加有序发展,用好资源优势,发挥本地经济的稳定器作用。从资源上游向下游延伸,从初级产品向中间产品延伸,从中间产品向终端产品延伸。通过产业链的建设,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同时培育若干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依托卤阳湖航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航空产业链;依托锂电池产业,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项目,打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电机、汽车电子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推进煤炭深度转化,鼓励行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打造煤化工产业链;依托金属钼、黄金等资源和现有生产能力,打造矿山采选-金属冶炼-金属深加工产业链。依托太阳能光伏应用,打造太阳能电池材料、组件、光伏发电产业链。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实现支柱产业的多元化,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增强抵御资源性产业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风险的能力。
二、工作部署
(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化工、食品产业
1.装备制造产业--推动重大技术装备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增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3D打印、工程机械、印刷机械五大产业。
重点项目:卤阳湖国家民机科研试飞基地项目、卤阳湖波音飞机交付中心项目、富平中航工业飞机工业园项目、卤阳湖通用飞机孵化园项目、澄城工业机器人项目、富平汽车配套产业园项目、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城轨车辆生产项目、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建设项目、韩城铸造和装备产业园项目等。
2.化工产业--加快推动初级产品向精细化、高端化产品延伸,建设新型化工产业基地。推动煤化工向有机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方向延伸,重点发展煤烯烃、煤烷烃、煤炔烃三大产业链,形成以烯烃产业链为主体,二甲醚和醋酸产业链为支撑,炔烃产业链为补充的四大现代煤化产业链体系。
重点项目:西北化工科技产业园区催化剂生产装置、30万吨/年高温煤焦油馏分加氢项目、年产12万吨生物有机肥项目、中韩合作派尔森吡咯烷酮系列产品及回用项目等。
3.食品产业--围绕粮食深加工、饮料、乳制品领域引进先进机械设备和高科技技术,形成一批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食品生产企业,打造“渭南食品”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及陕西名牌,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
重点项目:大荔景璧肉类食品厂扩建项目、果泥生产线项目、纯天然苹果超细粉生产线项目、苹果饮料生产线项目、果胶生产线项目、果醋饮料生产线项目、果脯生产线项目、陕富面粉加工项目、圣唐乳业建设项目项目等。
(二)稳步发展有色冶金、能源产业
1.有色冶金行业--遵循建筑钢材升级换代和减量应用的趋势,推动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及产品结构调整,重点生产优质棒材、中型板材;积极开发生产满足省内石油、装备等工业需要的专用钢材、汽车制造用工模具钢,航空航天零部件用特殊钢等。聚焦钼化工提取提纯、冶炼锻造、化学合成、钼基合金等产业关联项目,重点发展高性能钼合金、汽车用喷涂钼丝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开发钼烧结板、钼靶材、钼异型材等产品,打造中国钼化工基地。重点推进黄金矿区地质勘查规划设计、加强中深部整装勘探,推进尾矿再利用处理技术改造。
重点项目包括龙门钢铁20万吨冷拔无缝钢管项目、富平盛钢管业扩建10万吨钢管和10万吨镀锌光管项目、钼矿采选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数字露天矿山建设项目、钼板带箔项目、潼关天和骏业黄金精练项目等。
2.能源行业--以煤炭、电力企业为依托,加快实施煤矿资源整合,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煤电转换、热电联产、煤矸石发电等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对煤炭实行有限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煤炭洗选业,实现脱灰、降硫和洗煤水闭路循环。鼓励发展煤炭清洁发电,推进煤矸石发电,提高渭北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重点项目:大唐澄城2×350MW循环流化床低热值贫煤发电项目、大唐澄城煤电一体化项目、神华富平热电联产项目、华阴华能秦岭发电扩能项目及其配套项目等。
(三)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1.新能源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引进,统筹规划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多能源协调互补的能源互联网。打造太阳能光伏材料、组件、电站系统集成、光伏发电示范应用的产业链。加快潼关、大荔、合阳等县市的风能利用步伐。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新型铅酸电池、高效镍氢电池产品,打造高容量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的完整产业链。
重点项目:50兆瓦电池片的锂电池生产线项目、陕西拓日新能源光伏太阳城建设项目、大荔2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电站项目、大荔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项目、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等。
2.新材料产业--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相关领域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集合创新资源,着力突破新兴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构建3D打印材料、金属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新型建材、电子信息材料等产业体系。重点研发一批增材制造专用金属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新型聚合材料、合成生物材料等。
重点项目:卓达生态科技产业新城项目、韩城6万吨相变调温材料生产项目、澄城高分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陕西聚泰功能性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大荔长石红外碳晶电子发热板项目、蒲城纳米纤维重防腐材料项目LED节能照明高导热铝基板项目等。
3.节能环保产业--根据渭南有色冶金、煤化工规模大,节能减排需求强烈的特点,以本地节能环保项目为抓手,引进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建设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快速壮大本地节能环保产业规模。针对火电、钢铁、水泥、煤化工、有色冶金等行业,重点发展除尘、脱硫、脱硝装置、硫磺回收装置、工业煤气净化装置等。发展高效节能电机和节能风机、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和设备、新型高效锅炉系统设备、燃气窑炉和节能型窑炉装备。
重点项目:紫兆集团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项目、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环保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生产项目、煤化工硫磺回收项目等。
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挥临近西安得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智能手机等电子终端产品配套产业。充分发挥陕西电子信息科研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的航空电子、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等领域的企业在渭南建立生产基地。紧抓“智慧渭南”建设契机,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西咸新区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基地建立合作关系,促进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产业聚集。引入信息技术服务商开展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支持面向装备、能源化工、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工业领域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探索基于云计算的新型信息消费模式。
重点项目:卤阳湖美兆电子LED项目、电动汽车充换电产品生产项目、数字互联网渭南项目等。
5.生物医药产业--强化对龙头项目和产业链缺失环节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建立多方合作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等血液制品,加快对治疗性疫苗、多肽药物等新型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做大做强中药制剂、中药提取物制品,加快对中药保健品、动物药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生物医用材料、介入支架、人工关节、骨修复、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等。
重点项目:陕西诚信制药综合制剂项目、陕西西部中药材专业市场有限公司中药材储存项目、陕西华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万吨黄药设备采购项目、陕西华光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项目等。
(四)改造提升纺织、建材传统产业
1.纺织产业--抓住全国纺织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建设以高支高密、功能性、产业性、应急性和新型特种产品为主的新型纺织产业基地、具有高新技术的功能性服装、家纺产业基地。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发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
重点项目:宽幅印染、新型纤维面料、功能性纺织品印染加工生产线项目;医、卫用纺织材料、蓬盖类材料、农业用纺织材料产品开发项目等。
2.建材产业--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对余热、废气的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开发,降低能耗。重点发展新型墙体和保温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涂料、化学建材等领域。水泥行业要向水泥制品、建筑材料等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渭南市水泥熟料生产基地。
重点项目:北新建材建设项目、龙飞陶瓷5200万平米技改项目、50万平方米轻质墙板生产线项目、陕西日丰建材生产基地项目、蒲城石灰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等。
(五)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1.现代物流--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及配套平台建设。改造提升一批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形成“物流中心-基地-配送中心”的多级智能物流仓储配送体系,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重点推进果蔬、乳制品、肉类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存储、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设陕汽龙门物流园、华运物流园等专业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焦炭、钢铁工业物流领域,打造能化、有色、冶金及下游产品交易中心。
重点项目:农产品物流、工业物流、城市物流配送、区域转运中心、中高端物流服务及完善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2.电子商务--加大对本地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与培育力度。瞄准淘宝、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子商务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通过产业示范应用工程启动本地市场,开展周边区域合作,打通区域应用市场,提高电子商务辐射扩张能力。鼓励发展专业市场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引导传统企业、行业协会开展行业内垂直电子商务,合理定位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目标消费群体。促进渭南市农村电子商务在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下乡和农特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大力发展“基地+农业经营主体(公司、合作社等)+电商”模式。
重点项目:北京网库“韩城电子商务产业基地”项目、大荔县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