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机制逐步理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十三五”时期进一步推进我县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健全和完善教育经费筹集投入体制。不断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投入达到“三个增长”的要求,累计完成教育经费投入近40亿元。义务教育经费得到充分保障,普通高中经费补助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一免一补”、职业教育助学金、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各项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教育经费管理和使用得到不断加强,确保了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坚持准确把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适龄受教育人口分布变化规律,不断调整完善全县学校布局规划,并按照规划思路,累计完成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亿多元,实施了“全面改薄”项目、城区学校新建和扩容改造项目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覆盖中小学(幼儿园)120所,新建改建校舍41万平方米,硬化运动场地16万平方米,添置器材图书5.2万余套(册),后勤生活设备2.4万套(件),购置信息化设施设备5300余台(件),使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三、教师队伍持续加强。“十二五”期间,不断加大教师招引力度,通过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振兴计划”、新任教师招聘招录等方式,共招录教师239人,充实了教师队伍。教师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机制,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先后交流轮岗教师校长700余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进一步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
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了中国梦、教育梦、 “三节三爱”、“三爱一守”、“文明行为进校园”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014年在渭南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荣获第一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一包联三延伸等制度措施,在城区设立家长大讲堂,各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氛围。
五、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十二五”期间,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第二期启动实施,新增公办幼儿园37所,公办园占比达到39.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8.9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县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99.8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18%,2015年,高考二本上线1871人,超额完成高考任务。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不断加强,招生人数逐年攀升。创建标准化学校42所、九项示范校65所。民办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数量分别占到全县学生数的17%、23%、17%,形成公办民办齐头并进的办学格局。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形成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相对完善、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良性格局。